医院获得性肺炎(HAP)

diagnosis
therapy
发布于

2025年8月29日

定义

医院获得性肺炎(HAP)

诊断

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

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

治疗

一、核心治疗:抗感染治疗

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(MDR)感染风险,选择初始经验性用药,后续根据细菌培养+药敏结果调整为目标性用药。

无MDR感染风险患者(初始经验性用药)

覆盖常见敏感菌(如肺炎克雷伯菌、大肠埃希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),推荐药物:

  • 头孢菌素类:如头孢他啶、头孢吡肟;
  • 青霉素类复方制剂:如哌拉西林-他唑巴坦;
  • 氟喹诺酮类:如左氧氟沙星、莫西沙星(需注意药物敏感性及患者基础疾病禁忌)。

有MDR感染风险患者(初始经验性用药)

需额外覆盖MDR菌(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、产超广谱β-内酰胺酶ESBLs菌、铜绿假单胞菌等),推荐联合用药方案:

  • 抗MRSA药物:如万古霉素、利奈唑胺;
  • 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(选1种):如头孢他啶、头孢吡肟、哌拉西林-他唑巴坦、碳青霉烯类(亚胺培南、美罗培南);
  • 必要时加用氨基糖苷类(如阿米卡星)或氟喹诺酮类,增强抗铜绿假单胞菌效果。

目标性用药

待痰培养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等病原学结果回报后,根据“药敏试验”选择敏感抗生素,避免广谱用药,减少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反应。

用药疗程

  • 常规HAP:疗程通常为7天;
  • 抗感染治疗48~72h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。
  • 合并MDR菌感染、免疫功能低下、治疗反应差者:可延长至10-14天,需结合临床症状(发热、咳嗽咳痰)、影像学(胸片/CT)、炎症指标(血常规、CRP、PCT)动态评估,避免过度治疗。

肺部物理治疗

  1. 气道湿化

  2. 痰液引流

机械通气

  1. 无创机械通气:中低度低氧,神智清醒

  2. 有创机械通气:严重低氧血症

预防

  1. 预防误吸:半卧位,合理喂食

  2. 减少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原菌定植:氯己定护理

  3.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

  4. 加强患者管理:对免疫抑制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;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接触隔离措施;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