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spiratory effort monitoring: a novel, bedside, non-invasive, real-time method.

ventilator
康焰2025年7月3日发表于Critical care (London, England)
Published

August 27, 2025

呼吸努力度监测:一种新型的、床边式的、非侵入性的、实时的检测方法。(Lv et al. 2025)

背景

  1. 机械通气的挑战

    •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手段,但辅助过度可能导致呼吸机诱导的膈肌功能障碍(Ventilator-Induced Diaphragm Dysfunction, VIDD),辅助不足引起膈肌过度用力损伤

    • 过强通气:过度辅助导致膈肌萎缩和无力过弱通气:患者需过度努力呼吸,引发肺部高应激、肺泡过度扩张或异步性呼吸。

  2. 现有监测方法的局限性

    • 直接方法:如食管压(Pes)、跨膈压(Pdi)需侵入性操作,存在操作风险,操作复杂

    • 间接方法:如呼气末阻断法(PMI)、膈肌超声等依赖专业人员操作,且在复杂病理状态下(如ARDS、COPD)准确性受限。

    • 需求:开发一种非侵入性、实时、床旁可用的呼吸努力监测技术(N-Pmus),以优化机械通气参数,预防肺和膈肌损伤。

方法

(一)Bench 研究(模拟实验)

1. 算法开发:基于呼吸系统运动方程,构建无创实时呼吸肌压力监测算法(N-Pmus),通过生理合理的三次多项式函数建模呼吸肌压力(Pmus)波形,减少未知变量,采用迭代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定方程组。 2. 实验设置:使用 ASL5000 呼吸模拟器与 SV800 呼吸机,模拟 3 类临床场景(正常、限制性、阻塞性),涵盖不同呼吸肌压力强度(3-30 cmH₂O)、上升/释放相位,共 270 个场景,对比 N-Pmus 与 ASL5000 设定的 Pmus(ASL5000-Pmus)。

(二)临床验证

1. 研究设计: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,于 2023 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ICU 开展,纳入 23 例机械通气患者(8 例 ARDS、8 例 COPD、7 例其他呼吸衰竭)。 2. 监测与对比:患者经鼻插入食道气囊导管监测食道压,计算食道压衍生的 Pmus(Pmusₑₛₒ),同时记录 N-Pmus,对比二者相关性与一致性;此外还分析呼吸肌压力时间乘积(N-PTPmus 与 PTPmusₑₛₒ)的关联。 3. 统计方法: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相关性(计算边际 R² 和条件 R²),通过 Bland-Altman 分析评估一致性(计算偏差与 95%一致性界限), subgroups 分析涵盖疾病类型、通气模式、呼吸努力强度。

结果

(一)Bench 研究结果

N-Pmus 与 ASL5000-Pmus 相关性极高:

  • 边际 R²=0.993,条件 R²=0.997;
  • 偏差为-0.23 cmH₂O,95%一致性界限为-1.51 至 1.04 cmH₂O;
  • 限制性、阻塞性亚组均保持高相关性(边际 R²>0.988,条件 R²>0.992)。

(二)临床验证结果

  • N-Pmus 与 Pmusₑₛₒ 对比

    • 聚合数据(每患者 2-4 个稳定呼吸段,每段 20 个呼吸周期):边际 R²=0.97,条件 R²=0.971,偏差-0.2 cmH₂O,95%一致性界限-2.22 至 1.83 cmH₂O;

    • 单周期数据:边际 R²=0.884,条件 R²=0.952,偏差-0.23 cmH₂O,95%一致性界限-2.33 至 1.88 cmH₂O。

  • N-PTPmus 与 PTPmusₑₛₒ 对比:边际 R²=0.861,条件 R²=0.907,偏差-0.18 cmH₂O·s,95%一致性界限-2.45 至 2.08 cmH₂O·s。

  • 亚组分析结果

    • 疾病类型:ARDS 亚组相关性最高(边际 R²=0.955),COPD 亚组(边际 R²=0.822)、其他疾病亚组(边际 R²=0.876)稍低;

    • 通气模式:容量辅助控制通气(V-A/C)相关性最高(边际 R²=0.978),压力辅助控制(P-A/C)、压力支持(PSV)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(SIMV)均保持良好一致性;

    • 呼吸努力强度:高努力组(Pmusₑₛₒ>10 cmH₂O)相关性最高(边际 R²=0.895),低努力组(<4 cmH₂O,边际 R²=0.611)、正常努力组(4-10 cmH₂O,边际 R²=0.628)稍低。

结论与意义

1. 核心结论:N-Pmus 作为新型无创实时呼吸努力监测方法,与模拟实验金标准(ASL5000-Pmus)及临床金标准(Pmusₑₛₒ)均具有高相关性与良好一致性,且在不同疾病类型、通气模式、呼吸努力强度下均稳定有效。

2. 临床意义:解决了现有监测方法的有创性、复杂性问题,可实现床旁实时监测,为机械通气参数精准调整提供依据,有望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(P-SILI)与膈肌功能障碍(VIDD),改善患者预后。

局限性

1. 食道压虽为胸膜压的近似指标,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胸腔内压力,且胸壁顺应性可能受通气模式影响;

2. 研究为单中心、小样本(23 例)、短期观察,缺乏健康人群及特殊人群(如腹腔高压)数据;

3. 未评估跨膈肌压力(Pdi),需后续多中心、大样本、长期研究进一步验证。

References

Lv, Yinxia, Meiling Dong, Haisong Song, Jinglei Liu, Zhiwen Huang, Zhong Ni, Zhen Wang, et al. 2025. “Respiratory effort monitoring: a novel, bedside, non-invasive, real-time method.” Critical care (London, England) 29 (1): 272. 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13054-025-05514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