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stern Blot

experiment
WB的相关知识,我觉得面试可能会问到的
Published

August 28, 2025

Western Blot(蛋白质免疫印迹)


原理

Western Blot是一种基于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,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、相对丰度及分子量。其核心原理包括以下三部分:

  1. SDS-PAGE电泳分离

    • SDS(十二烷基硫酸钠):破坏蛋白质的非共价键,使蛋白质变性为线性结构,并均匀包裹负电荷(电荷与质量比相同)。
    • PAGE(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):利用凝胶的孔径筛作用,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(小分子迁移快,大分子迁移慢)。
  2. 蛋白质转移至固相膜

    • 通过电转移(湿转或半干转)将凝胶中的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或NC膜上,固定蛋白质以供后续检测。
  3. 抗体识别与显色/发光

    • 一抗:特异性识别目标蛋白。
    • 二抗:标记有HRP(辣根过氧化物酶)或荧光素,与一抗结合后通过化学发光、显色或荧光成像显示目标蛋白位置。

二、实验步骤


1. 样本制备

  • 细胞/组织裂解
    • 裂解液选择
      • 普通细胞:RIPA裂解液(含1% PMSF)。
      • 难溶蛋白:加入1% SDS或NP-40。
      • 磷酸化蛋白:需添加磷酸酶抑制剂(如Na₃VO₄、NaF)。
    • 裂解条件
      • 动物组织:30分钟内处理,切块冻存(-80℃)。
      • 植物样本:液氮研磨,保留健康组织。
      • 裂解后离心(4℃,12000-15000 rpm,10-15 min)取上清。
  • 蛋白定量
    • BCA法:标准品复孔,样品稀释5-10倍,37℃孵育30 min,562 nm读数(R²>0.99)。
    • Bradford法:适用于可溶蛋白,但可能受不可溶蛋白干扰。
  • 变性处理
    • 加入5×loading buffer(比例1:4),100℃煮沸10-20 min,使蛋白完全变性。

2. SDS-PAGE电泳

  • 凝胶制备
    • 分离胶浓度选择
      • 小分子量蛋白(<30 kDa):12-15%胶。
      • 中等分子量(30-70 kDa):8-12%胶。
      • 大分子量(>70 kDa):6-8%胶。
    • 灌胶步骤
      • 分离胶灌注后加水封胶,凝固后吸去水层。
      • 浓缩胶(5%)灌注并插入梳子,凝固后拔除梳子形成上样孔。
  • 电泳条件
    • 浓缩胶:80 V,30-40 min(使样品压缩成线)。
    • 分离胶:120 V,1-1.5 h(根据蛋白大小调整时间)。
    • 注意事项:电泳缓冲液需预冷,避免高温导致“微笑条带”。

3. 蛋白质转膜

  • 膜选择
    • PVDF膜:机械强度高,适合多次剥脱,需甲醇活化
    • NC膜:信噪比高,无需甲醇预处理,但不适合含SDS的转膜缓冲液。
  • 转膜步骤
    • 转膜缓冲液:含甲醇(20%),预冷至4℃。
    • 转膜装置:组装“三明治”(-海绵→滤纸→凝胶→膜→滤纸→海绵+),确保无气泡。
    • 转膜参数
      • 30 kDa以下:30 min,220 mA。
      • 30-70 kDa:60-90 min,220 mA。
      • 70-150 kDa:90-180 min,220 mA。
    • 验证转膜:丽春红染色或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白转移效果。

4. 封闭与抗体孵育

  • 封闭
    • 5%脱脂牛奶/TBST:室温1 h,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。
    • 快速封闭液:可缩短封闭时间(如10 min)。
  • 一抗孵育
    • 稀释比例:根据抗体说明书(如1:1000)。
    • 孵育条件:室温1 h或4℃过夜(需覆盖膜防止干燥)。
  • 二抗孵育
    • HRP标记二抗:稀释比例1:5000,室温1 h避光孵育。
    • 荧光标记二抗:适用于多色检测,需配合成像系统。
  • 洗涤
    • TBST/PBST:室温摇洗3次,每次10 min,去除未结合抗体。

5. 显色与成像

  • 化学发光法(ECL)
    • 显色时间:常规底物1 min,高性能底物(如SuperSignal)5 min。
    • 成像:使用X光胶片或化学发光成像仪(推荐后者,灵敏度更高)。
  • 显色法(DAB)
    • 适用于低丰度蛋白,但可能产生背景干扰。
  • 荧光法
    • 多色检测时需使用兼容的荧光成像系统。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样本处理
    • 新鲜样本优先:动物组织30分钟内处理,植物样本去除枯黄部分。
    • 冻存规范:分装≤1 g,加入RNAlater防降解,标记清晰。
  2. 裂解液与抑制剂
    • 现用现加抑制剂:蛋白酶/磷酸酶抑制剂需在使用前加入裂解液。
    • 裂解时间控制:细胞裂解30 min,组织匀浆2 h(4℃)。
  3. 电泳与转膜优化
    • 凝胶选择:根据蛋白分子量选择梯度胶或均一胶。
    • 转膜效率:避免高电压导致膜破损,必要时使用预染Marker监控转膜。
  4. 抗体使用
    • 稀释比例:根据抗体说明书调整,避免过高浓度过高背景。
    • 对照设置:阳性/阴性对照(如内参蛋白GAPDH、β-Actin)确保特异性。
  5. 背景控制
    • 封闭充分:避免非特异性结合。
    • 内源IgG干扰:使用TidyBlot试剂(仅结合完整IgG)减少背景。
  6. 定量与重复
    • BCA/Braford:确保上样量一致(20-40 μg总蛋白)。
    • 重复实验:至少3次独立实验验证结果可靠性。
  7. 设备与耗材
    • 低温操作:离心机、电泳槽提前预冷,防止蛋白降解。
    • 膜保存:未使用的膜密封于-20℃,避免潮解。
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
条带模糊或无信号 蛋白变性不完全、转膜失败 延长煮样时间,优化转膜参数
高背景信号 封闭不充分、抗体浓度过高 增加封闭时间,降低抗体稀释比例
条带位置异常 蛋白修饰(如磷酸化)、凝胶孔径不适 使用非还原条件,调整凝胶浓度
转膜不均 凝胶与膜之间有气泡 重新组装转膜装置,排除气泡
内参蛋白信号弱 上样量不足、内参抗体失效 增加上样量,验证内参抗体有效性

五、总结

Western Blot是蛋白分析的“金标准”,其成功依赖于严谨的样本处理、精确的电泳与转膜条件以及特异性抗体的合理使用。通过优化每一步骤(如裂解液配制、定量方法、抗体稀释),可显著提高实验重复性和数据可靠性。对于复杂样本(如组织裂解物),需特别注意内源干扰和背景控制。掌握这些细节,才能高效完成高质量的Western Blot实验。

Western Blot样本制备的原理与方法步骤


一、原理

Western Blot样本制备的核心目标是高效释放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,同时保持其完整性和活性,以便后续的电泳分离和检测。具体原理包括:

  1. 裂解细胞/组织
    • 通过裂解液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,释放蛋白质。裂解液通常含去垢剂(如SDS、Triton X-100)和盐类,以溶解膜结构。
  2. 抑制蛋白降解
    • 添加蛋白酶抑制剂(如PMSF、EDTA)和磷酸酶抑制剂(如Na₃VO₄),防止蛋白酶或磷酸酶在裂解过程中降解目标蛋白或修饰其活性。
  3. 定量与变性处理
    • 通过蛋白定量(如BCA法)确定样品浓度,确保上样量一致;加入SDS-PAGE上样缓冲液使蛋白质变性,便于电泳分离。

二、方法步骤

1. 细胞裂解

(1)悬浮细胞

  • 步骤
    1. 离心收集细胞(1000-1500 rpm,5 min)。
    2. 用PBS洗涤1-2次,去除培养液中的血清和杂质。
    3. 加入裂解液(如RIPA裂解液,含蛋白酶/磷酸酶抑制剂),冰上裂解30 min
    4. 若裂解不充分,可冰浴超声辅助裂解。
    5. 离心(4℃,12000-15000 rpm,10-15 min),取上清液用于后续实验。

(2)贴壁细胞

  • 步骤
    1. 吸净培养液,用PBS洗涤1-2次。
    2. 加入裂解液直接裂解(或胰酶消化后按悬浮细胞处理,但需注意胰酶可能降解某些蛋白)。
    3. 冰上裂解30 min,离心后取上清。

(3)裂解液选择

  • 常规裂解液:RIPA(含1% Triton X-100、0.1% SDS)。
  • 难溶蛋白:添加1% SDS或NP-40。
  • 磷酸化蛋白:需额外添加磷酸酶抑制剂(如Na₃VO₄、NaF)。

2. 组织裂解

(1)预处理

  • 去除非目标成分:洗净血液、脂肪等(尤其对脾脏、心脏等富含IgG的组织)。
  • 灌流处理:实验动物可通过心脏灌注生理盐水(含PMSF),使组织颜色变白后再采集。

(2)破碎方法

  • 匀浆法
    1. 按比例加入裂解液(如1:5组织重量:裂解液体积)。
    2. 使用玻璃匀浆器或电动匀浆器匀浆至无明显组织块。
  • 研磨法
    1. 液氮冷冻组织后,在研钵中研磨成粉末。
    2. 加入裂解液裂解,混合均匀。

(3)离心与上清收集

  • 4℃离心(12000-15000 rpm,10-15 min),取上清液。

3. 蛋白定量

(1)BCA法

  • 原理: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将Cu²⁺还原为Cu⁺,与BCA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,562 nm比色。
  • 步骤
    1. 制作标准曲线(BSA梯度稀释)。
    2. 样品稀释5-10倍,与BCA工作液混合,37℃孵育30 min。
    3. 测定吸光度(R²>0.99时可靠)。

(2)Bradford法

  • 原理:考马斯亮蓝G-250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发生颜色变化(465-595 nm)。
  • 优点:快速、灵敏,适合可溶蛋白;但易受不可溶蛋白干扰。

4. 变性处理

  • 目的:使蛋白质完全变性,消除空间结构对电泳的影响。

  • 步骤

    1. 加入5×SDS-PAGE上样缓冲液(1:4体积比)。
    2. 100℃煮沸10-20 min,或55℃加热30 min(避免高温降解敏感蛋白)。
    3. 冰浴冷却后进行电泳。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防止蛋白降解
    • 全程低温操作(冰上裂解、4℃离心)。
    • 裂解液中必须现加蛋白酶/磷酸酶抑制剂。
  2. 分装与保存
    • 裂解液和样品避免反复冻融,分装后-80℃保存。
  3. 组织处理技巧
    • 富含IgG的组织(如脾脏)需充分洗涤,避免内源抗体干扰。
    • 液氮研磨适用于难裂解组织,但需注意研磨均匀性。
  4. 裂解效率优化
    • 难裂解细胞可尝试超声破碎或增加裂解液浓度。
    • 胰酶消化可能导致蛋白片段化,需根据实验需求权衡。
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
蛋白浓度偏低 裂解不充分、组织未破碎完全 增加裂解时间,改用液氮研磨
高背景信号 内源IgG干扰(如脾脏组织) 充分洗涤组织,使用低IgG裂解液
蛋白降解 蛋白酶抑制剂失效或操作过热 现加抑制剂,全程低温操作
上样量不一致 定量误差 重复BCA/Bradford测定,取平均值